润物无声 为美丽天津增添绿色新动能 |
锃光瓦亮的硫酸运输贮罐静静地“卧”在天津环渤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环渤)的厂区内,华北平原美丽的秋日投射在罐体上,仿佛贴了一层碧空白云的膜。它们刚刚完成当天的任务——将一家北京半导体生产企业的废硫酸运到天津环渤。
“我们是京津冀首例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单位。”天津环渤综合管理部部长赵津告诉记者,京津两地生态环境局促成的这次合作,实现了各方共赢。
天津环渤原本以生产工业硫酸为主,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型,投入生产半导体企业需要的电子级硫酸以及废硫酸回收利用生产线。
“回收废硫酸需要办理许可证,企业申请难度较大。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了解我们的困难后,积极牵线搭桥。”赵津介绍,北京半导体生产企业集中,废硫酸回收处理需求大,天津环渤的废硫酸回收利用产能“吃不饱”——为实现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两地生态环境局主动当“媒人”,促成北京一家半导体生产企业与天津环渤进行废硫酸“点对点”回收试点,“这样我们就不用申领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了。”
2023年11月两家企业牵手后,北京的企业处理废硫酸成本下降20%,天津环渤仅原料硫磺一项成本就下降了15%。赵津告诉记者,合作既实现了降本增效,又大幅提升了公司在京津冀区域的知名度,有利于公司主推的电子酸产品得到半导体生产企业认可,进而形成循环型合作模式。
天津是全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城市,京津之间“点对点”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实现区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2023年,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天津“无废城市建设”项目获得全球环境基金500万美元支持,这是对天津市绿色发展成绩的一份肯定。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如何并行不悖,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天津市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以自己的方式,做幕后帮手,鼓励、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石化产业是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的“压舱石”,聚集了众多石化生产企业的南港工业区8月份迎来利好消息——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评估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之一。这意味着2023年列入南港工业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范围内的企业,5年内可以不再被列入强制审核名单。
“借助此次试点工作,10余家企业免予纳入天津市2024—2025年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同时,南港工业区还成立了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专家库,鼓励企业之间积极分享节能降耗、减污降碳等方面的成果和应用经验,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技术的快速传播和应用,打造一支园区高水平清洁生产专家队伍,为南港工业区的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新污染物治理第一批试点项目清单,全国7个项目入选,其中天津市申报的“石化行业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分级管控试点项目”榜上有名。
“放眼全国,像天津这样拥有相对完整的石化产业链的地方不多。”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副处长张斌说,“对新污染物的研究,天津在全国起步早、基础好,我们希望借助这个试点项目在健全完善新污染物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方面探索创新,为全国石化行业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成果,为石化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整合市场资源为企业创造绿色发展机会,以生态环境项目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之外,天津还走出了一条“政策创效”之路。
市生态环境局利用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补助,帮助企业完成技术升级改造,降低污染排放。对于钢铁等重点行业,几乎是全流程帮扶,助力企业顺利通过审核。“十四五”以来,天津市累计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补助17.3亿元,已支持250多个项目,主要包括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治理、农村清洁取暖运营补贴及能力建设类项目,带动总投资约50亿元,助力天津市空气质量改善和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
天津市创新开展“绿电核减”,绿电碳排放核减为企业带来收益5300余万元,企业购买使用绿电的积极性持续提高,推动能源低碳化效果显著。同时,天津连续9年实现碳排放履约率100%。
十余年努力,今朝成果斐然。七里海野生鸟类增至近260种,我国境内疑似灭绝的彩鹳现身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2023年,PM2.5年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与2019年相比改善19.6%;2023年,天津市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为6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中新生态城成为中国政府批复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天津市创建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形成多种“生态+”转化模式,绿色颜值金色产值相得益彰。
建设美丽天津,建设美丽京津冀,扛起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责任,华北平原,渤海之滨,绿色发展的新高地正在崛起。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16
联系方式:022-65306237